巨量千川冷启动期是否应开启“排除已转化人群”功能避免流量浪费?

2025-04-03 推广技巧 4次阅读

✅扫码领取:6 大冷启动流量优化资源包
1.《千川冷启动期排除人群策略指南》
👉 含转化人群过滤时机与阈值设置,附赠 DMP 人群包搭建模板
2.《莱卡定向词库生成工具》
👉 基于行业数据自动生成高转化行为兴趣词,适配美妆 / 家居 / 3C 等 8 大品类
3.《冷启动期人群画像诊断模板》
👉 从基础属性到深层需求的 5 维分析框架,助你 3 天内锁定核心受众
4.《智能放量与排除人群组合方案》
👉 详解流量拓展与过滤的协同策略,附赠风险控制对照表
5.《冷启动期 AB 测试组合方案》
👉 含 20 组定向 + 素材测试矩阵,覆盖不同转化目标与预算场景
6.《巨量千川冷启动避坑指南》
👉 解析 12 类常见定向误区,附赠审核红线清单与诊断工具

在巨量千川的冷启动阶段,广告主常面临 “流量浪费” 的焦虑。是否应通过 “排除已转化人群” 功能过滤已购买用户?数据显示,开启该功能可使单次转化成本降低 15%-20%,但可能导致模型探索效率下降 30%。

一、冷启动期的核心矛盾:数据积累与成本控制

  1. 系统学习机制
    冷启动期(通常 1-3 天)是模型通过初始流量探索目标人群的关键阶段。此时系统需要足够的数据样本完成 “点击率 - 转化率 - ROI” 的正向循环,排除已转化人群可能减少有效数据输入。

  2. 转化人群的双重价值


  • 短期价值:已转化用户的复购率比新客高 2-3 倍,排除可能错失二次转化机会

  • 长期价值:转化人群的行为数据是模型优化的重要依据,过度过滤可能导致人群标签失真


  1. 成本波动的必然性
    测试表明,冷启动期转化成本可能高于成熟期 30%-50%。若过度追求成本控制,可能因过早排除潜在用户导致模型无法突破流量瓶颈。

二、排除已转化人群的适用场景

  1. 高复购率品类(如食品 / 日用品)


  • 建议初期保留转化人群,通过 “7 天排除” 策略平衡成本与数据积累

  • 某零食品牌测试显示,排除 3 天内转化用户可使 ROI 提升 18%,但 7 天排除导致模型泛化能力下降


  1. 低客单价产品(如 9.9 元小商品)


  • 可适度排除已转化人群,搭配 “系统推荐 + 智能放量” 扩大新客池

  • 案例:某家居品牌通过排除 7 天转化用户,CTR 提升 22%,冷启动周期缩短 2 天


  1. 新品牌冷启动


  • 建议谨慎使用排除功能,优先通过 “达人相似定向 + 莱卡词” 圈定高意向人群

  • 数据:新品牌排除转化人群后,模型学习效率降低 40%,可能陷入 “精准陷阱”

三、科学使用排除功能的四大原则

  1. 分阶段执行


  • 前 3 天:不启用排除功能,保障数据积累

  • 第 4-7 天:测试 “3 天 / 7 天排除” 组合,对比转化成本与模型稳定性

  • 案例:某美妆品牌在第 5 天开启 7 天排除,ROI 提升 25% 且流量池扩大 1.8 倍


  1. 动态阈值管理


  • 设置 “转化成本波动容忍度”(建议 ±20%),避免因短期成本升高误判人群价值

  • 工具应用:使用巨量千川 “智能过滤” 功能,系统自动识别低效流量并优化排除范围


  1. 组合策略协同


  • 排除人群 + 智能放量:释放 20% 预算用于探索相似人群,补偿排除导致的流量损失

  • 排除人群 + 创意迭代:对排除人群定向投放差异化素材(如复购优惠券),实现二次触达


  1. 数据验证机制


  • 建立 AB 测试组:对比排除与未排除计划的转化效率、人群覆盖度

  • 关键指标:关注 GPM(千次观看成交额)与 CVR(转化率)的协同增长

四、冷启动期流量管理的底层逻辑

  1. 模型优先于成本
    冷启动期的核心目标是建立精准人群模型,而非追求短期 ROI。某 3C 品牌因过度排除转化人群,导致后期扩量时 CTR 下降 40%。

  2. 数据质量高于数量
    优先保障有效转化数据的积累,而非盲目追求曝光量。测试显示,保留 20% 转化人群的计划,模型成熟度比完全排除组快 1.5 倍。

  3. 动态平衡是关键
    根据消耗速度、转化成本与模型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排除策略。建议每天分析 “潜力人群包”,将高价值用户重新纳入投放范围。


在巨量千川的冷启动战场中,排除已转化人群是一柄双刃剑。它既能过滤低效流量,也可能切断模型学习的 “养分供给”。建议结合品类特性、预算规模与数据反馈,采用 “分阶段测试 + 动态优化” 的策略,在成本控制与模型建设之间找到平衡点。


声明:演示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4756807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