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预算与总预算的分配比例是一个关键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广告投放的效果、成本控制以及最终的投资回报率。合理设置这一比例,能够使广告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实现最佳的推广效果。
一、基于产品推广阶段设置
(一)新品推广期
在新品推广阶段,市场对产品的认知度较低,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测试和用户教育。此时,建议采用较为保守的预算分配策略。总预算可设置相对较低,比如控制在 1 - 2 万元,以控制前期的投入风险。日预算则根据总预算和推广周期进行合理分配,若计划推广一个月,日预算可设定在 300 - 600 元左右。通过小范围的持续投放,收集用户反馈和数据,了解广告的点击率、转化率等指标,评估市场对产品的兴趣和需求程度。若广告效果较好,再逐步增加日预算和总预算,扩大投放范围。
(二)快速增长期
当产品度过新品期,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市场需求逐渐显现,此时需要加大推广力度,提高产品的曝光度和销量。总预算可适当提高,比如提升至 5 - 10 万元,以满足市场拓展的需求。日预算也应相应增加,可根据流量高峰期和低谷期进行灵活调整。在流量高峰期,如晚上 7 - 10 点、周末等时间段,用户活跃度高,可将日预算的 60% - 70% 分配到这些时段,采用高出价策略,以获取更多的流量和曝光机会;在流量平稳期,如上午时段,可将剩余 30% - 40% 的日预算进行投放,出价相对较低,保持广告的持续展示 。
(三)稳定成熟期
产品进入稳定成熟期后,市场份额相对稳定,预算分配的重点在于维持市场份额和优化投入产出比。总预算可根据市场竞争情况和产品销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如 8 - 15 万元。日预算的分配更加注重稳定性,可将日预算平均分配到各个时间段,确保广告在全天都有稳定的展示。同时,通过数据分析,找出转化率较高的时间段,适当增加这些时段的预算比例,进一步提高广告效果。
二、依据账户和计划情况设置
(一)主力计划与潜力计划
在巨量千川账户中,将预算分配给主力计划和潜力计划是一种常见的策略。主力计划是指已经表现出良好跑量和转化潜力的计划,它们通常能够带来稳定的流量和转化,应该获得较多的预算分配。建议将总预算的 70% 左右分配给主力计划,以确保其能够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潜力计划则是指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或新创建的计划,可以通过较小的预算进行测试和培养,分配总预算的 30% 左右给潜力计划。例如,某服装品牌在巨量千川投放广告,其中一个主力计划已经连续一周保持较高的转化率和销售额,于是将更多的预算倾斜到该计划上;同时,新创建了几个针对不同款式服装的潜力计划,给予相对较少的预算进行测试,观察其表现。
(二)账户跑量能力
评估账户的跑量能力也是设置预算分配比例的重要依据。如果账户在较低日预算下,广告能够快速消耗完预算,且点击率、转化率等指标表现良好,说明账户具有较强的跑量潜力,可适当提高日预算和总预算。相反,如果账户在较高日预算下,广告消耗缓慢,且效果不佳,可能需要降低日预算,优化广告投放策略。例如,某电子产品商家在投放初期,将日预算设定为 1000 元,发现广告在上午就消耗完了,且带来了一定的订单转化,于是逐步提高日预算至 2000 元、3000 元,根据账户跑量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三、结合市场与竞争环境设置
(一)市场淡旺季
市场淡旺季对预算分配有显著影响。在市场旺季,如 “双 11”“618” 等促销活动期间,消费者购买意愿强烈,是提升销量的黄金时期。此时,总预算应大幅提高,可将平时总预算的 2 - 3 倍投入到旺季推广中。日预算也需相应增加,且在活动期间的关键时段,如活动开场的前几个小时、午夜限时抢购时段等,集中投入大量日预算,采用激进的出价策略,争取更多的流量和订单。在市场淡季,总预算可适当降低,日预算也相应减少,保持广告的基本曝光,维持品牌的市场存在感。
(二)竞争对手策略
关注竞争对手的广告投放策略,也是设置预算分配比例的重要参考。如果竞争对手在某一阶段投入了大量预算进行广告推广,且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为了保持竞争力,可根据自身实力和市场定位,适当调整日预算和总预算。例如,竞争对手在某一时间段内大幅提高了日预算,进行大规模的广告投放,此时可将自己的日预算提高 20% - 50%,并优化广告创意和投放策略,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分析竞争对手的预算分配重点,如在哪些时间段、哪些渠道投入较多,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预算分配,寻找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巨量千川日预算与总预算的分配比例设置需要综合考虑产品推广阶段、账户和计划情况以及市场与竞争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在实际投放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监测和分析广告数据,根据投放效果及时调整预算分配比例,以实现广告投放效果的最大化,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