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量千川中,品牌词、竞品词、通用词的预算分配是影响投放效果的关键因素。合理的预算分配能够让广告更精准地触达目标受众,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销量,实现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
品牌发展初期:品牌在市场上知名度较低时,可将总预算的 30% - 40% 分配给品牌词。此时投放品牌词主要是为了初步建立品牌认知,让目标受众开始认识和了解品牌。比如新推出的美妆品牌,通过巨量千川投放品牌词相关广告,向对美妆有兴趣的人群展示品牌形象、理念和主打产品等。
品牌发展中期:当品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稳定的客户群体后,可将品牌词预算提升至 40% - 50%。这个阶段品牌词投放的重点在于强化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忠诚度,促进老客户的复购和口碑传播。如一些国产新兴的数码品牌,在积累了一批粉丝后,加大品牌词预算,推出品牌升级内容等,进一步巩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品牌发展成熟期:品牌在市场上占据较高份额且具有广泛的品牌影响力时,品牌词预算可稳定在 50% - 60%。此时品牌词投放更多是为了维持品牌的市场地位,抵御竞品的冲击,以及吸引新的潜在客户加入品牌阵营。像苹果、华为等成熟的科技品牌,即使在市场上已经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依然会通过大量品牌词投放来保持品牌热度。
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如果所在行业竞争激烈,竞品众多,可将预算的 20% - 30% 分配给竞品词。例如在电商平台上的服装品类,众多品牌竞争激烈,通过投放竞品词,能够吸引正在关注竞品的潜在客户,展示自家产品的优势和差异化,争取将这部分客户转化为自己的用户。
竞品有明显弱点时:当通过竞品分析,发现竞品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而自身产品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时,可以适当提高竞品词预算至 30% - 40%。比如某家主打低糖的饮料品牌,发现市场上同类产品含糖量普遍较高,就可以加大竞品词的投放力度,突出自己低糖健康的特点,吸引对糖分摄入有顾虑的消费者。
市场份额追赶阶段:如果品牌处于市场份额追赶阶段,希望快速从竞品手中抢夺市场份额,也可以将竞品词预算提高到 30% - 40%。通过精准投放竞品词广告,在竞品的目标客户群体中制造话题,吸引他们关注自己的品牌和产品。
产品具有创新性或独特性:当产品具有创新性或独特的功能、特点时,可将 20% - 30% 的预算分配给通用词。例如新推出的具有折叠屏幕技术的手机,通过投放 “折叠手机” 等通用词,能够吸引对新技术感兴趣的潜在客户,教育市场,让更多人了解产品的独特价值。
通用词热度高且竞争相对较小:如果某些通用词热度高,但与这些通用词相关的竞争相对较小,可适当提高通用词预算至 30% - 40%。比如在某个特定领域,如 “智能园艺设备”,市场上相关品牌和产品还较少,但消费者对智能园艺的关注度在不断上升,此时加大通用词的投放,可以快速占据市场先机,吸引大量潜在客户。
作为品牌词和竞品词的补充:通用词通常作为品牌词和竞品词的补充,帮助扩大广告的覆盖范围。一般来说,在预算分配中,通用词可占 20% - 30% 的比例,以确保能够触达那些还没有明确品牌或竞品偏好,但有相关产品需求的潜在客户。
品牌词、竞品词、通用词的预算分配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品牌的发展阶段、市场竞争状况、产品特点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和动态调整。通过不断地测试和优化,找到最适合自己品牌的预算分配方案,才能在巨量千川的广告投放中取得最佳的效果,实现品牌的持续发展和商业目标的达成。
